Marketing >>
老榆树----质检部 熊利涛
村子路口有两棵老榆树。
又是一个岁月开始轮回的季节,经过了冬雨的孕育,各种植物都开始抽出了嫩芽,小虫儿也开始清清嗓音去“卖弄”一下自己的喉咙,大地万物也都开始复苏,整个村子到处蔓延着绿的诗情。老榆树也开始舒展舒展腰身,吮吸着温柔的阳光,不经意间它们的头顶肩膀已悄悄地爬满了青青的嫩芽,微风吹拂过来,一个个都欢快地蹦跳在树干上得瑟的不轻。因为它们看见,枝干上正飘着一根漂亮的红丝带。
村子里老李家的老三今儿个也要结婚了,眼前的两层小楼是前两个月刚盖起来的,这已经是老李家盖的第三幢楼房了。院子里老大家的跟老二家的妯娌两个正在里里外外张罗着布置新房,老大老二正在门口乐呵呵地散着喜烟,老李头左瞅瞅右看看,也找不到插手帮忙的地方,只好晃悠悠地走到老榆树下,掏出口袋里的红“南京”吧唧吧唧地抽起来,看着昨晚扎上去的红丝带,伫立着。
七四年,老李的大哥就是斜歪在这棵榆树下走了的。那时老李他哥三十一岁,老李二十四岁。那年老李他哥刚为老李办完婚事第二天就执意离开了村子,他想为老李小两口子省点粮食,他觉得他一个光棍大伯跟新进门的弟妹子挤在一个破草房里不是回事儿。可是半个月后他又回来了,可他走到榆树底下就没有再挪一步脚,村里的人都说李老大是想爬到树上摘榆钱儿吃的,但当时就饿的不行了。村里的人都说李老大是村里唯一一个榆树未能养活的人。其实当时树上的榆钱儿早就被村里人抢摘光了,这一点老李很清楚。
那时候村里人一直将这两颗树视为神坛供奉。每年春天,村里人都是数着日子过的。而这两棵树也仿佛明白些什么,于是抖抖精神,昼夜不停地用力抽出嫩芽,以便人们能将它做为食粮充饥,从小小的嫩芽开始,人们的肚子就得到了安慰,村里人们的眉头上“川”字倏地就不见了。很快,它的躯干上爬满了许许多多的人,虽然人们哄抢的时候会感觉到负重不起,但为了村里人能活下去,它还是忍了又忍,直到叶子慢慢地变老变硬,才又慢慢恢复了宁静,就这样人们靠着这两棵树活了大半辈子。
四年后,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全国大地,村里人也就不在老围着这两棵树眼馋了。渐渐地,土坡上的荒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棵棵果树;平时游手好闲的后生们也放弃了他们的扑克麻将,整天陪伴着牲猪、肉鸡度过每个日日夜夜;村东头的废旧鱼塘已不再干涸,鱼群整天散漫地游在水面上,蛙声整天叫个不停,而靠近水边的人家搞起了网箱养鱼虾。老李家的二儿媳妇整天为那个不满六岁的娃儿不肯吃白米饭而前逐后撵着。
再如今,村里几百人挤在一个院落里看电视的场景难以再现,各家各户的电视早就由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换成了二十几寸的大彩电,有的已经装上了液晶的。村中央的健身中心每晚都站满了男女老少。在村镇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各家各户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电灯、电话、洋犁子,洋杷在农村早已经不再谈及,茶余饭后人们在老树下谈论更多的是把小孩送到更好的学校去念书。
风吹过,那随风飘舞的树枝和喷香扑鼻的榆钱叶儿,现在只有鸟儿和昆虫与他们作伴。老李的三儿子一路哧溜地跑了过来,一身“雅戈尔”西服,领间配系着深红色的领带,衬托得一米八二的个头显得愈发地精神。
“爸,你蹲在这儿干啥,客人都要来了!”
“嗯啦,你头走,我这就过来。”
老李慢慢地站起身来,用手轻轻地摩挲这树身,看着红丝带,喃喃地说道:“他大伯子,我过得很好,你的侄儿孙儿们都好,老三今儿个结婚了,我也给你系了根红丝带,你看见了吗?”
又是一个岁月开始轮回的季节,经过了冬雨的孕育,各种植物都开始抽出了嫩芽,小虫儿也开始清清嗓音去“卖弄”一下自己的喉咙,大地万物也都开始复苏,整个村子到处蔓延着绿的诗情。老榆树也开始舒展舒展腰身,吮吸着温柔的阳光,不经意间它们的头顶肩膀已悄悄地爬满了青青的嫩芽,微风吹拂过来,一个个都欢快地蹦跳在树干上得瑟的不轻。因为它们看见,枝干上正飘着一根漂亮的红丝带。
村子里老李家的老三今儿个也要结婚了,眼前的两层小楼是前两个月刚盖起来的,这已经是老李家盖的第三幢楼房了。院子里老大家的跟老二家的妯娌两个正在里里外外张罗着布置新房,老大老二正在门口乐呵呵地散着喜烟,老李头左瞅瞅右看看,也找不到插手帮忙的地方,只好晃悠悠地走到老榆树下,掏出口袋里的红“南京”吧唧吧唧地抽起来,看着昨晚扎上去的红丝带,伫立着。
七四年,老李的大哥就是斜歪在这棵榆树下走了的。那时老李他哥三十一岁,老李二十四岁。那年老李他哥刚为老李办完婚事第二天就执意离开了村子,他想为老李小两口子省点粮食,他觉得他一个光棍大伯跟新进门的弟妹子挤在一个破草房里不是回事儿。可是半个月后他又回来了,可他走到榆树底下就没有再挪一步脚,村里的人都说李老大是想爬到树上摘榆钱儿吃的,但当时就饿的不行了。村里的人都说李老大是村里唯一一个榆树未能养活的人。其实当时树上的榆钱儿早就被村里人抢摘光了,这一点老李很清楚。
那时候村里人一直将这两颗树视为神坛供奉。每年春天,村里人都是数着日子过的。而这两棵树也仿佛明白些什么,于是抖抖精神,昼夜不停地用力抽出嫩芽,以便人们能将它做为食粮充饥,从小小的嫩芽开始,人们的肚子就得到了安慰,村里人们的眉头上“川”字倏地就不见了。很快,它的躯干上爬满了许许多多的人,虽然人们哄抢的时候会感觉到负重不起,但为了村里人能活下去,它还是忍了又忍,直到叶子慢慢地变老变硬,才又慢慢恢复了宁静,就这样人们靠着这两棵树活了大半辈子。
四年后,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全国大地,村里人也就不在老围着这两棵树眼馋了。渐渐地,土坡上的荒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棵棵果树;平时游手好闲的后生们也放弃了他们的扑克麻将,整天陪伴着牲猪、肉鸡度过每个日日夜夜;村东头的废旧鱼塘已不再干涸,鱼群整天散漫地游在水面上,蛙声整天叫个不停,而靠近水边的人家搞起了网箱养鱼虾。老李家的二儿媳妇整天为那个不满六岁的娃儿不肯吃白米饭而前逐后撵着。
再如今,村里几百人挤在一个院落里看电视的场景难以再现,各家各户的电视早就由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换成了二十几寸的大彩电,有的已经装上了液晶的。村中央的健身中心每晚都站满了男女老少。在村镇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各家各户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电灯、电话、洋犁子,洋杷在农村早已经不再谈及,茶余饭后人们在老树下谈论更多的是把小孩送到更好的学校去念书。
风吹过,那随风飘舞的树枝和喷香扑鼻的榆钱叶儿,现在只有鸟儿和昆虫与他们作伴。老李的三儿子一路哧溜地跑了过来,一身“雅戈尔”西服,领间配系着深红色的领带,衬托得一米八二的个头显得愈发地精神。
“爸,你蹲在这儿干啥,客人都要来了!”
“嗯啦,你头走,我这就过来。”
老李慢慢地站起身来,用手轻轻地摩挲这树身,看着红丝带,喃喃地说道:“他大伯子,我过得很好,你的侄儿孙儿们都好,老三今儿个结婚了,我也给你系了根红丝带,你看见了吗?”